“實”“干”闖出發展新路 ——專訪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書記、廳長 王創

  記者請廣東省退役軍人事務廳黨組書記、廳長王創用一個關鍵詞概括全省退役軍人工作。他沉思片刻后回答道:“實!”他口中的“實”,是實事求是的態度,是實干興邦的精神,蘊含著對時勢時局的精準把握。因勢而謀、應勢而動、借勢而為,處理好守正和創新的辯證關系,廣東省退役軍人工作必將在高質量發展中闖出一條新路、一片天地。

  記者:第三屆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于3月10日舉行頒獎典禮。獲獎項目代表、軍創導師代表、創投機構代表等200余人齊聚一堂,為推動廣東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高質量發展凝聚力量。南粵大地,是創業熱土;“廣東軍創”,是閃亮名片。請介紹一下這張名片的相關情況。

  王創:可以自豪地說,廣東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走在全國前列??偟膩碚f,廣東省就業創業工作就六個字:“扶上馬,送到家?!?/p>

  “扶上馬,送到家”,簡單說就是前期精準對接需求,后期提供全鏈條全方位全過程服務。今年的廣東省退役軍人創業創新大賽,全省軍創企業提報的項目共713個,數量比上一年增加七成。軍創企業之所以如此踴躍,跟大賽為企業提供的全方位服務保障密切相關。另外,我們提供實實在在的物質獎勵,其中一等獎獎金高達10萬元。除獎金資助外,獲獎企業還能收獲大賽為退役軍人創業項目量身打造的“12+N”項政策支持。賽后,各地市退役軍人事務部門還將持續跟進參賽項目發展情況,為項目提供包括場地入駐租金補貼、投融資服務等在內的全方位扶持。

  除了本系統提供的支持,金融機構還將為優秀項目量身定制階梯式金融陪伴成長機制。符合條件的項目還可獲得孵化場地保障、創業融資支持、創業擔保貸款、銀行專項授信、政策補貼直補、能力提升資助等政策支持。

  除了就業創業大賽,廣東省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不乏其他亮眼品牌。如聯合高職院校開展的退役軍人現代學徒制專項試點、退役大學生士兵免試專升本工作、“粵菜師傅”“全媒體營銷師”等退役軍人技能培訓、“戎歸南粵”招聘季等招聘活動。上述品牌活動有效挖掘和激發了退役軍人的創業創新潛能,能幫助更多退役軍人實現就業創業夢想,為廣東高水平推進現代化建設貢獻退役軍人力量。

  記者:廣東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、先行地、實驗區,也是中國市場經濟的發源地,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,廣東創造了許多可供借鑒的經驗做法。在調研過程中,記者聽到最多的詞是“項目”。實行項目制,與市場接軌,給廣東省退役軍人工作帶來哪些利好?

  王創:廣東省的市場化程度全國領先,市場主體數量居全國之首。改革開放40多年來,廣東省形成了自身獨特的開放優勢、改革優勢、創新優勢,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了“廣東方案”和“廣東示范”。

  對于退役軍人工作的創新點,我想重點提一個時間。2022年3月31日,截至當天,廣東省退役軍人應急救助資金累計救助金額突破1億元,成功救助退役軍人、現役軍人家屬和其他優撫對象4099 人。從2019年起,廣東省政府聯合21個地級以上市政府共同出資10億元設立省退役軍人應急救助基金,采用市場化運營模式,每年將基金運營管理取得的5000萬元收益用于救助基本生活嚴重困難的退役軍人和其他優撫對象。一方面,我們加強政策宣傳,配齊建強機構隊伍;另一方面,堅持應急救助制度標準化、操作流程規范化、檔案管理電子化,按照“鄉鎮入戶、縣區審批、地市核對、省廳撥付”的程序從嚴把關,上線運行應急救助申請系統,每批一統計、每周一分析、每月一總結、每季度一報告地建立起與財政部門的對賬機制。我們夯實監管責任,將應急救助工作納入服務中心(站)各項評價指標,一季度一通報、督導檢查組明察暗訪、領導下基層必檢,多次在會上作出部署,強化資金管理,合理有效使用救助資金。目前,我們累計為6194名生活困難的服務對象發放應急救助資金1.52億元,收到退役軍人贈送的錦旗(感謝信)900多面(封),使廣大退役軍人實實在在地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心關愛。

  實際上,類似這樣的項目在我們的“十四五”規劃里有42個。我們既堅持退役軍人工作特有政治屬性,又適應市場經濟體制機制,健全以項目為重點的預算模式,按照“五年發展規劃、三年行動計劃、一年預算安排”的實施步驟,引入市場化運行機制,通過“項目化推進、清單式管理、銷號式辦結”,加快推進42個重點項目建設,科學謀劃儲備一批強基礎、補短板、利長遠的入庫項目,以工程項目的高質量實施推動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,有力促進了“十四五”規劃的落地落實,為實現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、讓退役軍人成為全社會尊重的人的奮斗目標奠定了基礎。

  記者:一方面,廣東省是中國經濟第一大?。涣硪环矫?,粵東西北地區與珠三角地區之間的發展又存在一定的失衡。在實現鄉村振興的道路上,廣東省任重而道遠。廣東省一貫重視“兵支書”選育用留工作,在這方面有哪些有益的探索?

  王創:“兵支書”是廣東省鄉村振興中的重要力量。茂名市根子鎮元壩村“兵支書”吳勇光就是一個典型。幾年前,村里隨處可見破舊的泥磚房、泥濘的村道。2020年底,吳勇光擔任村黨總支書記。他帶領元壩村走出一條黨建引領特色產業發展、推動鄉村振興的新路,一舉奪得全省首屆鄉村振興大擂臺冠軍。如今,元壩村年人均純收入5.8萬元,村民紛紛表示生活“比荔枝還甜”。

  吳勇光的成功,離不開茂名市退役軍人村官培養工程的探索實踐。2021年7月,茂名市印發《茂名市退役軍人村官培養實施方案》,推動建立健全“兵支書”發現、培養、鍛煉、使用工作閉環機制,引導“兵支書”團結帶領黨員群眾建強組織、打造產業、完善治理、促進發展。

  吳勇光是廣東省扎根基層的2136名“兵支書”中的一位代表。廣東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總體上還處于起步階段,任重而道遠。下一步,我們要積極探索“兵支書”培養工作新思路、新舉措,將優秀退役軍人納入鄉村振興人才庫,搭建培養階梯;深入開展“兵支書”協同培養工程,發揮他們在基層黨組織的“領頭雁”作用,組織舉辦各級兵支書培訓班,提升兵支書黨建工作能力、產業發展本領、社會治理水平。切實培育一支精強博敏的“兵支書”隊伍,為實現廣東省鄉村振興貢獻退役軍人力量。

  記者:廣東省既是經濟大省、人口大省,也是駐軍大省,所處位置重要,毗鄰港澳、直面南海、瀕臨臺海。在新時代新征程上,廣東省如何發揚擁軍優屬、擁政愛民光榮傳統,做好雙擁工作?

  王創:在西藏波密的穗波雙擁主題廣場上,矗立著一座高8米、直徑1米的“復刻版”廣州塔。2022年11月23日,這座由廣州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對口援建的雙擁主題廣場竣工,體現了穗波兩地的深厚情誼。在廣東省,這樣的“雙擁”故事比比皆是,每一個故事都是廣東省軍地同心合力、共譜雙擁新篇的生動寫照。

  近年來,我們緊緊圍繞服務備戰打仗目標,通過實施完善組織體系、構建制度機制、開展宣傳教育、鞏固雙擁傳統、對接支前需求、培養專業隊伍等“六項舉措”,助推新時代雙擁工作創新發展。

  我們推動擁軍支前重點由鞏固后方向服務一線推進、擁軍支前戰線由陸地向海上延伸、擁軍支前領域由省內駐軍向邊疆海島拓展、擁軍支前機制由需求解難向制度支撐深化、擁軍支前模式由政府主導向全社會協同轉變,優化指揮運行體系,與駐地部隊聯合建立擁軍支前軍地協調機制,建立全省應急應戰響應機制。

  “向戰而行”是廣東省雙擁工作最鮮明的特征。我們優化指揮運行體系,健全貫通四級擁軍支前協調機制。與東部戰區、南部戰區聯合出臺建立擁軍支前軍地協調機制等政策性指導文件,建立全省應急應戰響應機制。落實優待撫恤、安置就業政策,讓軍人不為退役安置擔心、不為家屬就業分心、不為子女入學操心。廣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,常態化開展“雙擁在基層”“情定南粵·幸福雙擁”等系列活動,激發官兵專心研戰、安心為戰的使命感責任感。對軍事急需項目優先立項、優先審批、優先保障;積極參加軍隊聯演聯訓,為遂行軍事任務提供精準支前保障。常態化開展“城連共建”和“南粵雙擁·薪火相傳”情系邊海防官兵活動,為基層邊防部隊官兵解決戰備、訓練、生活難題。

  記者:兔年首個工作日,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主持召開全省高質量發展大會。您認為,退役軍人在助力廣東省高質量發展中將扮演怎樣的角色?廣東省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如何提筆破題?

  王創: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省發展寄予厚望,明確要求廣東省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、作出示范。

  廣大退役軍人政治信念堅定、使命責任強烈、作風素養過硬,是光榮傳統、優良作風的天然載體,蘊含著強大正能量。我們在落實政策、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、鞏固退役軍人獲得感幸福感的基礎上,逐步將工作重心轉向強化退役軍人榮譽感自豪感、激發退役軍人責任感使命感、發揮退役軍人作用,推動退役軍人成為“五種力量”。實施退役軍人村官培養工程,推動退役軍人成為鞏固黨長期執政的可靠力量。推動建立健全發現、培養、鍛煉、使用工作閉環機制,加強“兵支書”分階段遞進式培養,開展政治素質、致富技能和基層治理能力培訓,引導“兵支書”成為基層黨組織的帶頭人、群眾共同富裕的領路人和服務人民群眾的貼心人。實施打造“廣東軍創”品牌工程,推動退役軍人成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。打好“政策+服務”組合拳,幫助退役軍人實現就業創業,舉辦“戎歸南粵·樂業灣區”網絡招聘活動,開展“退役軍人鄉村振興致富帶頭人”培養行動,引導退役軍人在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建功立業。實施退役軍人助力平安建設工程,推動退役軍人成為服務基層社會治理的骨干力量。積極探索退役軍人在基層匯聚、在基層成長、在基層發揮作用的新途徑,引導退役軍人主動參與政策宣傳、人民調解、治安巡防和矛盾排查化解,推動基層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。實施擁軍支前體系建設工程,推動退役軍人成為支持應急應戰的精銳力量。完善平戰結合的志愿服務體系,健全專業應急力量和擁軍支前隊伍,引導退役軍人主動參與搶險救災、應急應戰等急難險重任務。實施退役軍人文明實踐工程,推動退役軍人成為加強社會道德建設的引領力量。充分激發退役軍人蘊含的“紅色潛能”,深入挖掘退役軍人“退役不褪色”的先進典型,建立退役軍人先進典型資源庫,引導退役軍人發揚光榮傳統、開展國防教育、傳承紅色基因。

  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,為推進廣東省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,我們提出“1+1+12”的工作布局。第一個“1”,就是要堅定不移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的建設,以高質量黨建引領保障高質量發展;第二個“1”,是要全面貫徹落實《廣東省“十四五”退役軍人服務和保障規劃》,明確目標,保持定力,一張施工圖干到底;“12”,是要認真組織實施“十四五”規劃所謀劃的12項工程,全面提升全省退役軍人工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。我們將這12項工程進一步細化為42個重點項目,持續發力、扎實推進,確保所有項目高質量實施,實現廣東省退役軍人工作高質量發展。

(中國退役軍人·全媒體記者 文豪 劉新)

九九久久香港经典三级精品